來到北港也一定要嚐嚐這裡的道地小吃,不論是號稱在外遊子一定要來一碗的回鄉飯、香菇肉羹麵、麵線糊、假魚肚羹,或是充滿古早味的麻荖、新港飴等復古點心,都是必嚐的美食小吃,北港花生和麻油更是來到北港老街必備的伴手禮之一,千萬不要錯過囉!
登船前需先穿著救生衣,再依循工作人員的指示登船,每艘船上設有一名導覽員及船長,負責沿途解說及漁村生活體驗之示範與協助,而膠筏船也設有座位及頂棚,因此不需擔心豔陽高照,還可舒適的坐船遊江。隨著膠筏船出發,可見一旁的海上人家正在船屋上處理在地養殖的牡蠣,白鷺鷥也會跟著出現在眼前,而大型的喜鵲鳥兒窩巢也築掛於樹枝上頭。經過紅樹林植物區後,視野突然豁然開朗,晴空萬里下,來到遼闊的「嘉南大圳」,這由日籍建築師八田與一所設計建造的水利設施,視野一望無際風光明媚。也因「四草溼地」得天獨厚,因此每年來此度冬的水鳥數以萬計,能欣賞珍貴的台南三寶鳥—黑面琵鷺、反嘴及高蹺,其他還有琵嘴鴨、赤頸鴨、小環頸﹛B黃頭鷺、紅冠水雞、野天鵝等來此度冬或避暑,而農曆春節至夏初時也有大量的鷺科鳥類在此繁衍下一代,實在是個賞鳥愛好者絕不能錯過的地方。行經由竹子架接的鰻魚苗捕魚區,來到水上森林,此時幾隻烏魚仔從一旁水面跳起,這裡是鷺鷥們居住的家,可見許多白鷺鷥及黃頭鷺在此休憩停泊,樹上也有著白鷺鷥、夜鷺及黃頭鷺的家巢。膠筏繼續前進,漸漸地來到溼地區,眼前茂盛的紅樹林區,可見數量極多的海茄苳,與群聚的招潮蟹,還有網紋招潮、白扇招潮、糾結清白招潮蟹等,各個忙著在沙泥區中打造專屬的煙囪式蟹居。蚵棚實際停靠養蚵浮坪,認識牡蠣養殖情形,並且體驗拋撒魚網,並學習認識多種不同的捕魚工具。全程遊覽大約90分鐘,隨著壯觀的四草大橋及一旁美麗的安平區越來越近,膠筏也回到了渡船頭,讓船上的大小朋友們各個收穫滿滿的開心回家。
台南富華大飯店 或 同級
經百餘年歲月滄桑後,倉庫牆面滿佈榕樹盤據的氣根,高聳的榕樹茂密的樹冠彷彿成為倉庫的屋頂,也讓安平樹屋擁有難得一見的外觀及神秘氣息,形成特有的屋樹共生奇景,類似吳哥窟大樹盤纏著「塔普倫寺」。
位於德記洋行旁的朱玖瑩故居原本是台鹽的宿舍,也稱為「因鹽玖定」,曾任財政部鹽務總局局長的朱玖瑩先生,因鹽定居於此而有此名,建築內有朱玖瑩先生的當代顏體書法展覽,身為書法名家的他留下許多作品,晚年長居安平,自號安平老人。
目前故居內規劃成書法展示館,有朱玖瑩先生的各式書體作品,其中尤以一整面牆的顏體心經最吸引人。書寫心經的牆面,側邊臨窗,日光進入的角度隨著時間移動,尤其以午後時分最為迷人,光正好斜打在牆上,明暗與白黑錯落,亮著閃光的書法心經讓人捨不得移開目光,望著彷彿可以沉澱心靈。
位在安平樹屋旁,有著純白色外觀的洋式建築就是英商德記洋行,是英商德記洋行在安平開港後於台南安平所設立的據點,為當時的五大洋行之一,早期港運尚能通行時,位在港邊的德記洋行主要業務是出口糖、樟腦與茶葉,並輸入鴉片,是繁盛一時的重要商業據點。現今德記洋行早已失去商業的功能,改規劃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以蠟像展出台灣早期生活樣貌;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在2001年規劃了時空走廊,將德記洋行的歷史、成長軌跡在此詳細展示。
17世紀初荷蘭人以軍商結合的隊伍,於1624年占領今日安平,並建熱蘭遮城為其防禦要塞,全部工程完成於1634年。1662年鄭成功取荷蘭城後,改稱安平鎮,改內城為內府,臺人因此稱其為王城。清領時代,因台江內海逐漸淤積陸浮而失去其重要性,加上清兵破壞熱蘭遮城建億載金城,故日漸荒廢。日治後重建,二戰後乃稱「安平古堡」。目前真正的荷蘭時期遺跡僅存古堡前方外城南城垣的磚牆。老榕盤根,無限滄桑,見證著近400年來的台江的歷史。
1975年配合觀光年計畫,台南市政府整修安平古堡範圍環境,在瞭望台上加一尖型屋頂,牆面漆成白色,就是現在我們看見的安平古堡的模樣。
溫暖的家